坚定信心壮底气 紧抓机遇谱新篇——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2-01-13 11:41
发布单位:潮州日报
【浏览字体: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记嘱托,勇担使命,起而行之,在更高起点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奋力谱写现代化潮州新篇章,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潮州应有贡献。


  奋进新一年 潮州再出发

  坚持四个“并重”

  □ 坚持解放思想与真抓实干并重——以思想观念革新破除因循守旧,以主动担当作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以真干苦干实干开创改革发展新局

  □ 坚持系统观念与重点攻坚并重——切实把握好“远中近”“大中小”的关系,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坚决避免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

  □ 坚持依法行政与高效服务并重——全方位营造知法守法、尊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形成用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的良好风气

  □ 坚持促发展与保安全并重——以“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高度警醒和责任担当守牢守好安全发展底线


  强大引擎 产业、项目、城市“三个提质”

  ●推动产业提质,打造实业强市

  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制订实施陶瓷、食品、不锈钢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推动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升级发展,扶持优质潜力企业“二次创业”、做强做大。开展“四梁八柱”企业认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0家,力争年产值超100亿元、超50亿元、超10亿元企业分别达到2家、3家、10家。

  培育壮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围绕打造蓝色海洋经济带,深化潮州港与广州港、厦门港的战略合作。推动潮州港三百门新港区申报省级产业园区,推进凤泉湖高新区等园区扩容扩能。深入实施“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乡贤招商”。重点打造九大战略性产业集群。

  深挖消费贸易增长潜力。巩固拓展欧美等传统市场和东盟等新兴市场。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进陶瓷、食品等国家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扶持“老字号”企业,培育新增限上企业30家。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打造绿色生态发展带,高标准规划建设凤凰山茶旅走廊和饶平百里果林。推动茶叶、畜禽、水产三大特色产业工业化发展,加快三百门渔港经济区和农村物流网络、冷链体系建设。建设茶叶、水产等17个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完成高标农田建设2万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2000亩、垦造水田3400亩。

  ●推动项目提质,增强发展新动能

  狠抓交通建设。实施总投资271.4亿元的24个交通重点项目。推进粤东城际铁路潮州段、漳汕高铁、广河客专延长线等铁路项目,抓好宁莞高速潮州东联络线、大潮高速至潮州港延长线、宁莞高速通凤凰山高速公路等项目,构建“一环九射一纵”高速路网。加快凤东路等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打通金塘路、银槐西路等“断头路”。规划建设饶平通用机场。

  狠抓基础建设。实施西气东输三线闽粤支干线项目(二期)等3个天然气互联互通工程,加快燃气“一张网”建设。加快“双核四轴、扬帆型电网”规划和“1525”变电站布点落地,抓好500千伏澄海输变电工程(潮州段)等电力保供应重点项目,建设古城智能配电网示范区。加快引韩济饶、粤东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配合省推进韩江干流治理等工作,全力建设生态水利示范市。

  狠抓项目保障。健全“周督办、月调度、季度现场会、半年度集中动竣工”的项目统筹推进机制,全面加强政策、资金、用地、用能、审批等要素保障。实施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机制,推行“一项目一领导一专员”的“专班制”“绿色通道”等创新机制。强化用地保障,编制土地成片征收开发方案,清理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1939亩,实施5000亩“工改工”项目。完善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机制,实施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

  ●推动城市提质,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

  高标准编制城市规划。围绕“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打造金色韩江发展轴,突出半岛广场高端化、新城片区现代化、北溪片区生态文旅融合和江东片区农旅融合导向。

  高品位推进城市建设。发挥“城建投”带动作用,抓好半岛广场、北溪片区综合开发等引领性项目。有序推进新城重点项目,加快市中心医院新院、沙洲岛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规划布局公共交通等配套设施及新基建。科学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实施1200亩“三旧”改造、23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22个城中村“九个一”工程,坚决杜绝破坏性“建设”。

  高要求实施城市管理。以“i潮州”引领带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建设,打造数字城市“一张网”。开展“治脏”行动,打好“创卫”攻坚战。开展“治堵”行动,加强路警联合执法,新建盘活古城片区停车泊位9500个。开展“治涝”行动,实施古城特色区防洪排涝设施提升项目。

  高质量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40个不同场景的美丽乡村示范。完善水、电、气、路、网等基础配套,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0%以上。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建筑、传统村落保护。


  动力源泉 改革、文化、科技“三个赋能”

  ●以改革赋能,千方百计激发发展活力

  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摸查资产资源“底子”,制订“短中长”期开发计划。加强政府资源清查管理,打好打赢资源配置优化战役。加快国资国企盘活重组,用好用活“城建投”“文旅投”“潮农投”等重大平台,力争在国资规模、国企信用评级、融资渠道上实现“零”的突破,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

  全力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打好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战役,着力破解经济、土地、民生、农村、科技、生态、安全等重点领域历史欠账问题。破解“两违”整治难题,确保“两违”零新增、占耕比降低至15%以下。破解农村“三资”管理难题,加快农村“房地一体”登记确权发证,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破解公交行业改革难题,加快镇村公交发展。

  打通体制机制障碍堵点。深化市政府与湘桥区政府事权改革,深入推进“放权强镇”,加快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严格镇街和企业统计队伍管理,抓好“两防”、严防“两漏”。深化招投标改革,制订实施“定标专家库管理办法”“承包商履约评价办法”及相关监管办法等配套文件,巩固优化提升“评定分离”等改革成效。统筹抓好省城乡融合中心镇试点地区、金融创新改革服务乡村振兴试点县等申报创建工作,引领带动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突破。

  ●以文化赋能,打造文化强市建设标杆

  全面提升文化兴盛水平。围绕“延续城市文脉”,加快创建“三区一都”,启动实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将文物保护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加快镇海楼、百花台历史文化街区等建设,重视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廖厝祠、道韵楼等文物遗址保护修缮。实施古城提升行动计划,统筹推进139处登记文物点和1288处古民居的保育活化。

  加大文化传承弘扬力度。动态完善非遗数据库,出版非遗名录图典,辟建非遗系列展示馆,建立代表性传承人义务传习激励机制。实施工艺美术传承发展系列工程,推动潮州抽纱博物馆建设,筹办潮州工美拍卖专场。推动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实施红色革命遗址专项抢救性保护与展示利用工程。

  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打造“小而深”系列文化游径。建设凤凰山、龙湖古寨、桑浦山、汛洲岛“四大人文景观带”。丰富完善“食住行游娱购”链条,实施下东平名人故居文旅综合体等项目。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激活100多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遗项目,支持工艺美术大师设立工作室。建设一批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走好“精品+产品”路线。打造潮剧、湘子桥等文创IP,探索发展个性化定制、体验式营销等新业态,全力打造潮州文创品牌。

  ●以科技赋能,全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强化科研平台引擎作用。高标准建设“一区一园一室”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凤泉湖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步伐,推动潮安经济开发区建成省级高新区,支持潮州港经济开发区启动创建省级高新区。加快省实验室分中心综合实验楼建设。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打造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扶持一批创新基地、双创项目,建设产业科技服务中心和一批行业技术中心、质检机构。

  强化科创企业引领作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四大倍增行动”、高企三年行动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力争高企数量达到220家以上。支持10家骨干企业申报建设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强化研发项目带动作用。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和关键科研环节布局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聚焦“卡脖子”技术和前沿研究领域,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打造国内陶瓷、食品科技创新策源高地。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作用。深入实施“陶瓷产业人才振兴计划”等工程,培育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研发团队。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健全人才驿站服务体系,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制定完善职称评审、子女入学等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


  基础支撑 民生、环境、政府“三个保障”

  ●大力夯实民生保障,全面提升社会建设水平

  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实办好省、市民生实事,解决好“看病贵”“上学难”等热点难点问题。推进总投资32.2亿元的12个学校重点项目,建设农村“两类学校”4所、公办幼儿园6所,抓好“新强师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总投资24.2亿元的15个医院项目,推进11个医联体和3个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健康潮州行动,做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和妇幼保健工作。

  更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建设万里碧道等一批公共设施,加快潮州体育馆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市体育中心规划建设,推动西湖人民健身广场开放投用。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提质增效。建设一批镇街、村居体育公园,举办骑行节等群众体育活动。

  全面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深入实施“三项工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帮扶机制,强化下岗失业人员、异地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完善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大力夯实环境保障,提升发展综合承载力

  全力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广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推行“电水气地工”实名制。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告知承诺制、信用监管等模式,打造潮州信用“通行证”。建设“三集中两综合一体化”新型智慧为民服务中心。创建“无纸质证明城市”,开设“秒办专区”。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构建政府绿色能源资产投融资平台,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决取缔“散乱污”企业。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推进韩江、黄冈河综合治理,铁腕整治禁养区畜禽养殖和工业废水偷排乱排。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四级林长体系。推进枫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等重点工程,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守牢安全发展“基本盘”。推进平安潮州建设,打造全省安全稳定标杆城市。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燃气管网清查建档。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加强“两客一危”等专项整治,严查酒驾、醉驾、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两抢一盗”等突出刑事犯罪。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大力夯实政府保障,打造服务型政府

  全面强化党建引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弘扬务实干事之风。打好干部思想作风转变战役,聚焦发展所需、企业所急、群众所盼,谋划推动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事实事。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

  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补短板、强弱项”专项活动和专项督察。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建设廉洁型政府。全力保障教育、农业、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及重点项目支出,用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来保障群众过好日子。


  谱写未来五年发展“六重奏”

  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构建“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四个打造”的部署要求,强化“一大引领”、打好“三大战役”、推进“六大提升”,站位新时代,把准新机遇,增创新势能,以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加快弯道超车、赶超跨越。

  注重创新驱动

  构筑产业旺地

  围绕打造特色产业发展高地,坚持“实业强体”“工业兴市”,走好自力更生的自主创新之路,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动制造业由粗放扩张型向集约创新型转变、由产业链中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加快高端化、现代化、数字化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特色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打造新时代潮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强大引擎。

  注重服务优先

  构筑投资洼地

  全力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全面提升改革开放水平,健全完善市县“大招商”、政企“茶话会”、企业“直通车”、项目“专班制”等机制,强化政策、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营造“亲商、重商、安商、扶商、护商”良好氛围,让各类市场主体放心投资、专心经营、安心发展。

  注重文脉传承

  构筑文化高地

  聚力打造文化强市建设标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潮州文化作出的“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定位,深入开展潮州文化研究、传承、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全力创建“三区一都”,全面提升文化兴盛水平,奋力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窗口和世界潮人精神家园。

  注重绿色发展

  构筑生态宝地

  全面落实“双碳”战略部署,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持续推进环保督察整改和污染防治攻坚,谋划发展海上风电、抽水蓄能、光伏发电等绿色经济,全面提升低碳发展水平,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典范。

  注重城乡统筹

  构筑宜居胜地

  致力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立足潮州独特的山水文化和资源禀赋,深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力促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着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现代化城市。

  注重人民至上

  构筑民生福地

  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谋划实施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公园、绿地和停车场等民生项目,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和精细化管理,在城市治理中体现人性化和人情味,全面提升社会建设水平,让城市更具韧性、更有温度、更加安全,全力打造全域现代治理样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