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档案学会第五次会员大会学术论文——浅析城建历史档案在新时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广济桥历史档案开发利用为例

( )

2015-07-10 23:55
发布单位:市档案局
【浏览字体:

城建历史档案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技等信息,对研究城市的城建历史、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 城市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城建历史档案既是国家历史文化的主要构成,也是档案财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馆收藏的档案,它的年代的久远性、类别的多样化、内容和版本的珍贵程度,以及古老和稀有档案的多少等,是衡量馆藏是否丰富及“含金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建历史档案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料,不仅是旧城面貌的历史见证,更是城市改扩建和文物保护不可缺少的权威性凭证和基础资料,充分显示它不可替代的凭证参考作用,体现它宝贵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也创造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城建历史档案在价值与效益问题上存在认识误区

但社会上不少人对城建历史档案缺乏认识,存在偏见和误解,认为对城建历史档案收集保护的投入难以创造价值与效益。现在,“效益”是评价一切工作活动的标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讲求效益也就成为工作的核心,对城建历史档案价值与效益的认识存在误区是因为:首先,对城建历史档案收集保护的投入的效果是以多种形式表现的,有的可用经济效益来计算,更多的却是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直观的,显而易见的,而社会效益则是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的影响,但人们在观念上已经习惯用直接的经济效益来衡量事物而往往忽视了间接的社会效益。其二,城建档案工作的特点决定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更多的是利用档案为城市建设服务。比如,避免重复勘探,减少了费用,缩短设计时间等,这些都无法表现财富的直接收益。其三,城建档案从收集到利用取得效益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且并非每份档案都能得到利用,而且已利用的能产生多少效益都具有不确定性。由于这种投入的可见性与收益的未知性,档案潜在的使用价值与收益之间存在不等式等矛盾,这些都影响人们对城建档案工作的正确认识。

二、城建历史档案的收集整理为重点文物的修复创造前提条件

城建历史档案的作用几何,如何最大限度发掘出它的内在价值,是每一个城建档案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潮州市城建档案馆对广济桥历史档案收集整理的实例证明,曾被人误认为废纸堆的广济桥历史档案乃是无价之宝,它不仅记载了古代灿烂的中华桥文化,而且造福于当今,城建历史档案合理利用也能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潮州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是一座集浮桥、梁桥、拱桥为一体,且中间的浮桥可分开可闭合的桥梁,被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1958年,因为交通的需要,对广济桥进行全面维修并撤去作为浮桥的十八梭船,改为两个钢筋混凝土高桩承台双柱式桥墩,上架双孔钢桁架,使全桥贯通可通车辆。1988年,广济桥以其具有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潮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随着时光流逝, 八百多年的沧桑岁月给广济桥留下了累累伤痕和数不清的安全隐患,在酝酿修复广济桥之初,就有专家学者相继到我馆查询广济桥档案资料情况。由于经过几十年的机构变化,人员变更,以前年代留存下来的广济桥历史资料早已失管,处于无整理无编目、无专人管理,更没有温湿度调控的杂乱无章状态。

随着古桥修建工作的推进,我们开始认识到城建历史档案是极其宝贵的资料,将对古桥的修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宝贵的历史资料既然有幸保存到今天,我们有责任把前人留存下来的古桥资料收集好、保护好。带着抢救历史文化遗产的使命感,我馆投入到古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中。经过对古桥资料仔细的鉴别、筛选、修裱、分类、编目,共整理出广济桥历史档案近百卷和其他旧照片、历史资料、历史志书一批,包括清乾隆年间的《潮州古城图》、《潮州古城地形图》,以及真实反映广济桥历史原貌的旧照片、模型和《永乐大典》、《三阳志》、《海阳县志》、《潮州府志》等历史志书、1958年广济桥改建工程、1975年广济桥加宽工程档案资料等,都是广济桥历史档案的重要内容。据史书记载,广济桥历遭洪水、地震、飓风、战乱之祸达数十次,至建国初期,古桥已是破旧不堪,建国后虽先后进行了两次维修和改建,但是,由于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桥体损坏已十分严重,抢救和保护广济桥势在必行。在筹划修复古桥的较长时间里,正是我馆所收集、整理、编目的广济桥历史档案资料为广济桥的修复提供了详尽的原始基础资料,古文物专家与学者的多次查询利用,发掘出它蕴藏的历史、文化和科技价值。

三、为历史文物的修复发挥重大作用

1、为《潮州广济桥修复方案》提供原始依据,体现古桥的历史文物价值

早在1999年,潮州市委、市政府就开始酝酿古桥的修复工作。我馆收集整理编目的广济桥档案资料就为当时由潮州市政府主持召开的“潮州广济桥修复论证会”以及随后制订的“修复方案”提供了原始依据,当时到会的文物和桥梁专家多次到我馆查阅古桥资料,为修复广济桥的科学论证提供了重要参考。到底该怎样维修,修复后的广济桥应该是哪个朝代的风格,广济桥的功能定位等成为当时论证的焦点。而《潮州古城图》中所描绘的广济桥是最辉煌、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社会影响最广泛的明代风格的桥梁,画面上精细刻划了巨大桥墩上的楼阁,桥面上的屋宇以及古人在桥面上赏景游玩、喝茶饮酒、问卦占卜、做买卖、耍猴戏的热闹场面,活脱脱就像一幅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它告诉我们,当时的广济桥不仅是一座交通桥,也是一座具有浓郁地域风情的商业桥。由古城图、历史志书和广济桥原貌全景、桥墩、十八梭船等历史照片组成的档案资料都是古桥修复论证、研讨的可靠原始凭证和历史依据。经过论证,广济桥修复后的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将再现其梁舟结合、重瓴联阁的华丽风姿,2000年国家文物局对《潮州广济桥修复方案》作出了批复。

2、为桥墩“抛石加固”抢修方案提供数据凭证,发掘出现实利用价值

城建历史档案平时并不显眼,但它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显示出重要性。1958年改建的广济桥由于超过设计年限,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桥体和桥墩均损坏严重。就在酝酿对广济桥进行全面修复尚未付诸实施的2000年,突然发现广济桥桥墩被江水淘空、倾斜与沉降,桥墩下部露桩4米,情况十分危急,必须采取抢救措施。有关桥梁专家到我馆查阅了广济桥改建钻探资料、桥墩潜水记录、桥墩加固设计图等档案。由于我馆收集整理的广济桥1958年改建工程和1975年加宽工程档案非常系统完整,专家在取得可靠的数据凭证之后,立即作出“抛石加固”的抢修方案,使古桥暂时脱离了危险。

3、直接作为《潮州广济桥修缮方案》的设计依据,创造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1年3月,潮州市委、市政府正式作出了全面修复保护广济桥的重大决定。这一决定得到了省文化厅和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5月,潮州市正式委托有关单位承接广济桥勘测和修复设计任务。在完成《潮州广济桥修缮方案》各项工作的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有关专家多次到我馆查考有关广济桥的档案和资料。除“旧桥拆除前的实测资料和实测图”等大量存档为《方案》设计提供难得的参考资料外,“1958年广济桥改建工程设计图、地质钻探资料及桥墩潜水记录资料”、“1975年广济桥加宽工程设计资料及图纸”、“广济桥工程钻探资料”等馆藏档案均直接作为《广济桥修缮方案》的设计依据。正是借助完整、真实、准确的广济桥历史档案,设计人员提前完成了雷达冲击波探测、水下摄影、桥体测绘等项目勘测,查清了广济桥现状及内部损伤情况。《潮州广济桥修缮方案》于2001年7月正式上报省文化厅和国家文物局,8月,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莅潮召开广济桥维修方案现场评审会,12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潮州广济桥修缮方案》。

4、“修旧如旧”恢复历史建筑风貌,显现它的历史文化与旅游价值

在深入了解、翔实掌握广济桥历史档案基础上,2004年10月,广济桥一期维修工程完成桥墩水下清基、墩基墩身修补加固、桥墩内部压力灌浆及钢桥和混凝土桥墩拆卸、桥面拆除等维修项目。2005年10月,广济桥二期维修工程正式开工,全面修复桥上的亭台楼阁。同年,当代40多位著名书法家为广济桥题写匾额楹联及18座亭屋的亭名。2007年6月,广济桥修缮工程全面竣工,古桥恢复了明代“十八梭船”的启闭式浮桥及桥上亭台楼阁的独特历史风貌。从朗朗上口的民谚“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可看出广济桥的魅力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潮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而广济桥则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慕名而来一睹广济桥华丽风采感受深厚文化底蕴的游人络绎不绝。至此,潮州人盼望已久的广济桥修复工程得到实现,这一酝酿多年、令人瞩目的工程,从论证、编制方案到最后付诸实施,始终都离不开广济桥历史档案。只有以档案为依据,才能使修复工程顺利进行,克服盲目性,避免浪费。正如潮州市文管办在利用档案情况反馈中所指出的“为广济桥修缮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大力的帮助,也为广济桥修缮工程节省人力物力”。应该说,收集利用广济桥历史档案创造的综合效益不是一时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后续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是不断滚动叠加的。最近潮州电视台拍摄《广济桥》纪录片,我馆再次调出馆藏广济桥历史档案参与拍摄,为古桥的修建历史提供佐证。

5、彰显广济桥历史档案潜在的社会价值,发挥文化传承作用

广济桥历史档案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并不只可用经济效益来衡量,更重要的体现在它创造的极大社会效益上。首先,修复广济桥的历史现实社会意义已远远超出一座桥的范围。修复后的广济桥已成为维系乡情的纽带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充满神话色彩的广济桥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潮人的广济桥情结就有八百多年悠长的岁月,潮州是著名侨乡,它已成为维系海内外潮籍乡亲的精神纽带。其次,潮州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潮州的民俗风情,人文精神都在它身上凝结,积淀着潮州古城文化的精髓。从各种史志记载中,广济桥八百多年来一直处于屡圮屡修之中,这在中外桥梁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潮人锲而不舍、齐心协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毅力的见证,也是潮州社会、经济、文化传承发展的见证。在潮州人的心里,广济桥代表的不仅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潮州传统建筑技艺,更是潮人非凡的智慧和胆识、同舟共济的积极心态和难以割舍的乡土情怀。正如李嘉诚先生为广济桥修复庆典仪式发来的贺函中说,广济桥是潮州文化的历史地标,是潮州人民敢于超越的精神智慧的历史见证。修复广济桥,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综上所述,城建历史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使广济桥修复工程的方案、设计、维修有了重要的原始资料、权威性数据凭证和设计依据,为广济桥修缮工程的进程节省了时间,为国家节约大量的资金、人力、体现出它宝贵的历史文化科技价值和现实价值。保护并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创造了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城建历史档案在现阶段也能发挥重要作用。潮州是素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收集整理开发城建历史档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档案工作者要有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大量珍贵的城建历史档案及时全面地收集整理,并加以合理的开发利用,挖掘潜在的历史文化科技价值,将会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古建筑的价值及其资料的收集.缪步林 《城建档案》2006.1

2、城建历史档案的收集和征集工作.彭春芳 《城建档案》2005.5

 

来源:潮州市城建档案馆  作者:小娟



附件: